朱温在统一了河南和山东两省之后,立刻开始大举进攻淮南。但是很不幸,朱温的这次军事行动败得非常惨,而且从史书的记载去看,也败得非常戏剧性。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当时,朱温、庞师古、葛存周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淮南,其规模之大,隐约有曹操征伐东吴,苻坚征伐东晋的气势,整个淮南为此一片惊恐。
朱全忠既得兖、郓,甲兵益盛,乃大举击杨行密,遣庞师古以徐、宿、宋、滑之兵七万壁清口,将趋扬州,葛从周以兖、郓、曹、濮之兵壁安丰,将趋寿州,全忠自将屯宿州,淮南震恐。
但是战争还没有正式展开,庞师古所率的东路大军就遭受了灭顶之灾。
庞师古率领的军队进入淮南后,驻扎在了一个很可能受到水攻的地方。虽然大军驻扎到这里后,就有人不断提醒庞师古,这里随时可能受到水攻,但是庞师古并没有当回事。
最后有人告诉庞师古,种种迹象表明,杨行密已派人在上游筑坝蓄水,就等机会放水淹我们的军队了。庞师古却认为,这个人是在惑乱军心,于是就把他杀了,但最后大水真的来了,于是庞师古战死,他的军队也溃败了。
庞师古营于清口,或曰;“营地污下,不可久处。”不听,师古恃众轻敌,居常弈棋。朱瑾壅淮上流,欲灌之;或以告师古,师古以为惑众,斩之。十一月,癸酉,瑾与淮南将侯瓒,将五千骑潜渡淮,用汴人旗帜,自北来趣其中军,张训逾栅而入;士卒苍黄拒战,淮水大至,汴军骇乱。行密引大军济淮,与瑾等夹攻之,汴军大败,斩师古及将士首万余级,余众皆溃。
听闻庞师古的军队溃败,葛存周知道自己孤军深入非常危险,于是赶紧撤退。但在此过程中,葛存周所率的西路军也被追击得损失惨重。
葛从周营于寿州西北,寿州团练使朱延寿击破之,退屯濠州,闻师古败,奔还。行密、瑾、延寿乘胜追之,及于淠水。从周半济,淮南兵击之,杀溺殆尽,从周走免。遏后都指挥使牛存节弃马步斗,诸军稍得济淮,凡四日不食,会大雪,汴卒缘道冻馁死。还者不满千人;全忠闻败,亦奔还。
两路大军接连惨败,朱温所也知道再继续下去只会败得更惨,于是大举征伐淮南的战争,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。
看着庞师古的失败,我们难免会认为,这实在是因为他死心眼造成的。
庞师古的军队驻扎在那里时,就有许多人提醒他,这里可能会受到水攻,甚至在受到水攻前夕,依然有人言词确切地告诉他,这里很快就会变成汪洋一片。但是庞师古一直无视这种危险,于是莫名其妙地输了个精光。
实际上,这是因为我们看着结果分析历史。
看着结果分析历史,就如看着结果分析股市,谁都是神人。问题是,处于当事人的位置上,谁都会感觉迷茫。
庞师古虽然兵败身死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他一生曾做过无数次正确的选择,取得过无数次辉煌的胜利。
事实上,在朱温崛起的那十多年时间里,处处都有庞师古的身影,处处都可以看到庞师古的战功,也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,庞师古始终是朱温的左膀右臂。
及太祖镇汴,树置戎伍,始得马五百匹,即以师古为偏将,援陈破蔡,累有战功。及朱珍以罪诛,遂用师古为都指挥使。乃渡淮,饷军于庐寿,攻滁州,破天长,下高邮,沿淮转战,所至克捷。寻代朱友裕领军,攻下徐州,斩时溥首以献。遂移军伐兗州,入中都,寨于梁山,败于朱瑄之众,袭至垒下;又破朱瑾于清河。从讨汶阳,与朱瑄、朱瑾及晋将史俨兒战于故乐亭,大捷而回。乾宁四年正月,复统诸军伐郓,拔之,擒其帅朱瑄以献,始表为天平军节度留后,寻授徐州节度使,官至检校司徒。
但是很不幸,在这种风险系数极高的博弈游戏中,谁也不敢说自己一直会取胜。
在庞师古战死的那一年,李克用东征幽州刘仁恭也是以大败结束,失败的原因更是极尽戏剧性,因为据说,就是李克用借着酒劲胡乱进攻的结果。
克用醉,曰:“仁恭何在?”对曰:“但见可及辈。”克用嗔目曰:“可及辈何足为敌!”亟命击之。是日大雾,不辨人物,幽州将杨师侃伏兵于木瓜涧,河东兵大败,失亡太半。会大风雨震电,幽州兵解去。克用醒而后知败,责大将李存信等曰:“吾以醉废事,汝曹何不力争!”
看着庞师古的失败,谁也知道,他不应该在那里扎营。问题是,处于庞师古的位置上,显然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在那种风险系数极高的军政博弈中,各种危险始终存在。
在博弈开始时,肯定有人会帮你把可能遇到的危险都罗列出来。现在的问题是,面对这些可能遇到的危险,你应该持怎样的态度?
如果你想求万全,那你什么事也不要干了。因为在这种充满危险的博弈之中,在这种机会稍瞬即逝的博弈之中,你一心追求万全之策,恐怕什么事也干不成。
这就好像有两条道可以走。一条道非常便捷,你从这条路走,可以轻松运送物资、迅速集中兵力、一旦取得胜利,战果可以更容易地扩大。但是它的缺点就是,你从这里走,会有许多不确定的风险。
另一条道非常难走,你从这条路走,物资运输的节奏会放慢,集结兵力就会变得困难,就算取得胜利,也难以迅速扩大战果。但是它的优点就是安全。
你会选择从哪条路走?
有人也许会说,兵法有云,安全第一。先立于不败之地,再寻找破敌之道。问题是,兵法更有云,风险与利润成正比。没有胆量,它就没有产量。
其实,不只是军事博弈如此,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如此的。
曾经有两条路摆在我面前,一条是大道,一条是小道。我站在路口前,徘徊了又徘徊、选择了又选择。
庞师古当时的选择,肯定存在太多的风险。所以在此前,有太多人指出它的危险性,这并不奇怪。
真正的问题是,面对危险,庞师古应该如何做呢?思来想去,最后奉行安全第一,这自然没有错;但是思来想去,狼胆大、虎胆小,啥危险也怕,还不如回家哄孩子,其实也不算什么错。
在人生的道路上,在现实的博弈中。保守一些对?还是冒险一些对?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对呢?还是听从外界的劝说对呢?这其实是非常微妙的,因为它没有标准的答案。
对着结果看历史,我们很容易找到廉价的优越感。
因为,有许多人就是因为狐疑而遭受了可耻的失败。在关键时候,他只要有主见,就有可能取得胜利,但是他一直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,所以输了个干干净净。
问题是,有许多人就是因为固执己见,而遭受了可耻的失败。在关键时候,他只要听从别人的劝说,就可以避免失败,但是因为他固执己见,所以输了个干干净净。
在这种背景下,我们居高临下的嘲笑历史当事人的失败,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因为道理从正反两面都能说通。
总而言之,一个人在关键时候有主见,是必须的;问题是,一个人在关键时候,听从别人的意见也是必须的啊。
不管怎么说,朱温大举征伐淮南的战役,就是以惨败结束,但是这场战役的意义显然及其有限。
最简单而言,如果朱温胜利了,他真能席卷淮南吗?估计是不能的。
在残唐五代那种背景下,李克用折腾了一辈子,都不能控制山西一个省;此时的朱温,折腾了十五年,也不过控制了河南、山东两省,现在想通过一场战役的胜利就席卷淮南,也把当时的形势说得太简单了。
当时的军阀纷争进入一个非常微妙的格局之中,各方军阀都把所谓的均势玩得非常熟练。朱温想通过一场战役的胜利,在淮南拥有一定的主动权,这并没有什么问题,想席卷淮南可就比较困难了。
只要朱温在淮南战场取得突破之后,山西、河北、山东的军阀势力,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声援杨行密。
更主要的是,统一天下的战争,通常都是在北方展开的。
在北方统一之前,大举向南扩张是不现实的。所以朱温大举南征的目的,也未必就是要一举征服淮南,大约只是为以后统一北方,创造一个良好的战略环境罢了。
从这层意义上,朱温大举征伐淮南虽然失败了,但是他的战略目标也算是实现了。
朱温虽然败了,朱温作为当时最大实力派的地位动摇了吗?显然没有。
朱温虽然败了,但是朱温南线的安全受到威胁了吗?显然也没有。
朱温兵败淮南后,襄阳赵匡凝一度想脱离朱温的控制,朱温马上派人一通猛揍,赵匡凝又选择了臣服朱温。
忠义节度使赵匡凝闻朱全忠有清口之败,阴附于杨行密。全忠遣宿州剌史尉氏氏叔琮将兵伐之,丙申,拔唐州,擒随州剌史赵匡,败襄州兵于邓城。
戊午,汴将康怀贞袭邓州,克之,擒剌史国湘。赵匡凝惧,遣使请服于朱全忠,全忠许之。
更主要的是,这场大败之后,朱温的事业并没有因此停滞,相反朱温的辉煌才刚刚开始。在随后的若干年里,朱温真称得上“时来天地皆同力”,各种不请自来的好消息,一个接一个地等着朱温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83613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